咸海位于亚洲一沙漠中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借助两条冰川补给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获得淡水补给,蒸发是这一水域萎缩的唯一自然原因。由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山高处的冰川消退,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咸海正以令人警惕的速度萎缩。由于咸海萎缩导致“有毒沙尘暴”形成。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咸海水位、水域面积与灌溉面积的关系图
1.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阶段入湖水量本应持续增大
B.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可能是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
C.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入湖水量一直增加
D.水域面积减小幅度和水位下降幅度是不一致的
2.关于“有毒沙尘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盐分、农药残留等
B.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重金属
C.其“毒性”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D.其“毒性”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马鞍山市高三学情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河水系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蒸发较少 C.下渗严重 D.落差较大
2.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
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B.流量大,汛期结束晚
C.流量小,汛期开始晚
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铜陵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
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人口城市。
材料2: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总数与城市人口比重
材料3: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
(1)(4分)试说明亚马孙河水量虽大,但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2)(3分)亚马孙河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强对________资源的保护。原因是什么?
(3)(4分)试分析说明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4)(5分)巴西百万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根据材料2和材料3对巴西的城市化特点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稀树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C.地形D.洋流
2.若图中植物遭到大肆破坏,
则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酸雨D.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安庆一中、合肥六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和最珍贵的香料之一,主要产地是伊朗、西班牙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藏红花大都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素以群山环绕、夏季凉爽、气候宜人的天然旅游胜地而闻名于世,享有“东方的瑞士”之美誉。
材料二 亚洲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 藏红花性喜冷凉湿润,喜光怕热,耐半阴,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忌雨涝积水,宜排水畅通、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生长适温为15~25℃,整个生育期为210天左右。
(1)简析克什米尔地区气候宜人的成因。(4分)
(2)说明克什米尔地区种植藏红花的优势自然条件。(5分)
(3)中国公司到克什米尔地区租地种植藏红花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宁夏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学者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世界四季类型的分布主要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布规律?(2分)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季如春”型地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6分)
| 主要分布区域 | 形成原因 |
世界 |
|
|
中国 | 云贵高原 |
|
(3)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宁夏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区一年中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D.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2.下面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带类型相同,都为热带雨林带
B.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自然带类型不同,甲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地为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