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
A. 海啸B. 蝗灾
C. 火山D. 台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 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B. 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加重,范围扩大
C. 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
D. 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
【2】下列关于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
A. 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
B. 分步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C. 合理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
D. 调整工业化战略,促进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 D. 科技进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黄河故道沿线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为发展该地区经济,振兴苏北,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材料二:下图为江苏省2017年江苏省部分重大实施项目分布示意图(创新载体项目包括研发平台和科创园区)。
(1)图示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的分布特点是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
(2)黄河故道由西到东跨_____、_____、淮安、盐城四市,其沿线水资源来源有______、_____、外来过境水和人工引水等。
(3)江苏省统一规划和实施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土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 稀疏灌木 B. 草地 C. 建设用地 D. 农田
【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 积雪反射率高,增加大气温度,增强地面辐射
C.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 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两区域,甲现面临常规能源枯竭,乙长期缺乏常规能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冬季雪灾频发
B. 甲地区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C. 乙地区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平坦
D. 乙地区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2】下列关于解决两地区能源不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甲地区大力开发地热能、沼气
B. 甲地区从俄罗斯输入石油,铺设输油管道
C. 乙地区利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
D. 乙地区发展风能、潮汐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_____(高或低),
(2)据图推断,该季节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此时B地天气_________(晴朗或阴雨)(4分),原因是此时C地受_________ 控制(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3)D处于板块的 边界,该边界以北属_________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断被侵蚀 B. 先侵蚀,后沉积
C. 不断有泥沙沉积 D. 先沉积,后侵蚀
【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A. 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 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 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 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3】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GIS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
B. 利用GP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C. 利用RS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D. 利用GPS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