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太平洋沿30°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a、b、c、d四处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西邻荒漠地带 B.b—洋流由北向南
C.c—常年高压中心 D.d—全年温和多雨
2.对于水循环来说,水汽贡献率最大的海域是( )
A.a B.b C.c D.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
1.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
A.西澳大利亚寒流 B.加那利寒流
C.拉布拉多寒流 D.千岛寒流
2.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 )
A.①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潍坊重点中学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30°N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问题。
1.Q地海拔可能为( )
A.400米 B.600米 C.800米 D.1000米
2.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C.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D.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淄博六中高三上二诊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此季节气温较高 B.气温年较差较小
C.此季节降水较多 D.降水季节变化大
3.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大约是7月某日8时
B.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①地
C.③地日落时间晚于②地
D.③地昼长年内变化幅度大于①②两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济宁邹城一中高三上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区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地区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2)分析图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分)
(3)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济宁邹城一中高三上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2.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与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的垂直距离可能是( )
A.270米 B.285米 C.300米 D.32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济宁邹城一中高三上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 )
A.一直降低 B.一直增大 C.维持稳定 D.波动上升
2.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沙活动减弱 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 D.雪灾频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中四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某日(同一天)太阳高度的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小题。
1.四地纬度由高到底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b、a、c、d D.d、c、a、b
2.此日四地中白昼最短的是( )
A.a B.b C.c D.d
3.关于这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四地都位于北半球
B.a地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C.c地每年有半年极昼
D.d地的极昼天数大于极夜天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铜陵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完成下列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南向西北
2.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90 m B.385 m C.550 m D.63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