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①、②和④的最冷月份气温都在0°C以上,①雨热不同期,所以应为地中海气候;②年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所以应为温带海洋气候;④降水集中夏季,所以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全年高温多雨,所以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贵州册亨县民族中学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美国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各种农作物产量在世界均居世界首位

B.小麦带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

C.玉米带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D.农业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莆田八中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题。

 

 

1.甲在丁的什么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2.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0°为经度、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国家是( )

A.美国B.俄罗斯 C.澳大利亚D.中国

2.该国西部( )

A.有其首都

B.有其所在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

D.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

3.关于图示国家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B.轻重工业并重,都较发达

C.农产品出口量大

D.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下表示意环北极部分国家北极地区土地、人口、GDP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为2006年数据;GDP为2005年数据)

 

国 家

加拿大

美国

俄罗斯

丹麦

北极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比重(%)

43.74

6.1

51.67

98.O5

北极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1.94

1.94

5.0l

1.94

北极地区GDP占全国比重(%)

2.1

0.3

12.6

1.3

 

1.环北极国家中,北极地区对本国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的是( )

A.加拿大 B.丹麦 C.俄罗斯 D.美国

2.近年来,环北极国家日益重视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重要 B.陆地面积扩大

C.人口快速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环境变迁”可能是

A.臭氧层空洞扩大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2.发生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海水膨胀  

C.全球变暖     

D.地面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厦门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市是上海的煤炭来源地之一。图示意2013年9月25日建成运营的M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与上海市相比,甲市

A.服务范围较广 B.能源消费量较少

C.水陆交通更便利 D.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2.M工程对上海市的影响主要有

①增加就业压力 ②缓解能源紧张

③改善大气质量 ④降低用电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