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与生产国。生猪饲养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生长适宜温度随饲养时间和体重增加而递减,小猪仔30℃左右,育肥猪18℃-21℃。下图为2012年中国主要城市群生猪流动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2年中国生猪产地空间分布和流通路线的获取所需的技术主要为
A.RS、GPSB.RS、GISC.GPS、GISD.GIS
【2】我国生猪调运的主要方向是为
A.西猪东运、北猪南运B.东猪西运、南猪北运
C.西猪东运、南猪北运D.东猪西运、北猪南运
【3】下列关于我国生猪生产、调运、销售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川生猪调运距离过远B.华北京津冀城市群生猪内部没有调运
C.疫病流行、价格波动大D.气温是制约东北生猪养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D
【2】A
【3】B
【解析】
【1】RS主要用来获取地理图像信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二者都不能分析生猪产地空间分布和流通路线;该图是用GIS将整合后的多源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方法绘制而成的,D对。
故选D
【2】根据图中第一个图例生猪流通关系箭头,图中我国生猪调运的主要方向是西猪东运和北猪南运。A对。
故选A
【3】由图可知华北京津冀城市群生猪内部由河北调运到京津,B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四川生猪调运距离过远,A不符合题意;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生猪饲养疫病流行、价格波动大,C不符合题意;小猪仔的适宜温度是30℃左右,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18℃-21℃,东北气温低,气温是制约东北生猪养殖的主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粘实均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 。光村镇有2万多亩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我国沿某经线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实线表示),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积温分别用不同数码代号的曲线表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积温
B.年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积温
C.积温、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D.年降水量、积温、1月平均气温
【2】四地中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D.丁
【3】玉皇山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大约位于
A.山顶3000米处B.南坡海拔约2100米处
C.北坡海拔约2300米处D.南坡海拔约2600米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
A. 800~1 400 m B. 1 400~2 200 m
C. 2 200~3 200 m D. 3 200~3 800 m
【2】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
B. 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 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
D. 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西雅图主导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西雅图某工业区集聚了造船和电子信息等产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西雅图主导产业中受原料影响最大的是
A.木材工业
B.造船业
C.飞机制造业
D.生物技术产业
【2】下列有关西雅图主导产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B.对环境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C.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D.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3】西雅图造船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在同一工业区,主要是为了
A.加强工序联系
B.降低产品运费
C.共用基础设施
D.提高生产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如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
(2)简述河套灌区发展对乌梁素海的影响。
(3)从水循环角度,简述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日趋加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乌江流域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乌江流域描述正确是( )
A.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少
C.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D.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2】乌江流域的开发重点应为( )
A.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B.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
C.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将其打造成主导产业D.中上游退耕还牧,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3】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C.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北方某经济区循环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下题。
【1】图中X处最可能布局的是
A.水泥厂B.钢铁厂C.玻璃厂D.火电厂
【2】该循环产业链的突出优势是
A.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B.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C.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D.充分利用了当地廉价劳动力,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下图是为二氧化碳减排而推行的能源替代方案,箭头代表替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农业生产方式,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季风水田农业
B.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C.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2】等量的能源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最好的能源替代方案是
A.①B.②C.④D.⑤
【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所促进的能源替代方案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②③方案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是因
A.产生灰渣B.产生酸性气体
C.发热量较低为煤炭使用过程中D.运输量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