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同时也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其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以及国际重要性等特征,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其代表性。下表为1976-2008年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变化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6-200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
A. 总面积不断减小 B. 人工湿地面积不断减小
C. 自然湿地面积增加 D. 自然湿地所占比重不断减小
【2】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原生性表现在
A. 生物种类多样 B. 人类干预少 C. 开发技术低 D. 景观较独特
【3】与2000-200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相关性较大的是
A. 生态自然修复加强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D. 湿地退化加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无人机的未来将是飞翔的“智能手机”。目前深圳已从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类电子)研发制造基地发展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无人机生产基地。无人机企业已经超过300家,仅消费类无人机就占有全球70%市场,专业无人机占有国内60%市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深圳成为3C研发制造基地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 劳动力丰富廉价 B. 科技实力雄厚
C. 开放政策支持 D. 基础设施完善
【2】1架无人机需要2000-3000个配件,均可从深圳当地采购。企业大量集聚深圳的主要原因是
A. 减少工人工资开支 B. 加快产业升级
C. 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 D. 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2届世界博览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意大利
A. 多火山地震,地热、天然气丰富
B. 地处北温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C. 受暖流影响,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D. 热那亚临海,服务范围比米兰广
【2】【2】此次世博会举办期间
A. 南极圈附近极昼范围先增大后变小
B. 非洲草原植被茂盛,适宜游牧活动
C. 罗马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 米兰比北京日出晚,自转线速度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见下图。
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材料二 见下图。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
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年盛行西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C. 地形以山地为主,海岸线曲折
D. 年降水量岛屿东岸比西岸多
【2】图中寒暖流交汇处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成因是( )
A.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B. 千岛寒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交汇
C. 北大西洋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D.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农业生产类型对应合理的是
A. 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B. 鄱阳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C. 四川盆地—大牧场放牧业D. 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浙江温州模式的推进动力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引起的工业化
B. 苏南模式的推进动力是边境贸易的发展
C. 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推进动力是外资企业发展引起的工业化
D. 东北模式的推进动力是乡镇企业发展引起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澜沧江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信息显示( )
A. 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 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 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 B. 土地利用方式 C. 水能资源 D. 年降水量
【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 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 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 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为“某地季节景观图”,图乙为“世界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示意图”。
(1)图甲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_______地(填数字)。
(2)由图中信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季节),该季节,图乙中②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是因为受到____(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的控制。
(3)③地自然带类型是 _________,它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主要是基于______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
(4)图乙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乙风带盛行风向是______。
(5)①地气候在图中区域分布最为典型,除了大气环流的影响,还因______的影响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