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6中表示三个不同地区农业立体种养模式组图,读图分析回答29——30题:

 


29、有关三图中农业的立体种养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低洼     B、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混合农业

C、在国土治理上都遵循了治水的共同原则         D、都是为了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

30、有关这三种立体种养模式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我国农业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程度高的商品性农业基地

B、实现综合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都可以大力发展沼气、小水电、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能源清洁化

D、正确协调人地关系,建立良性生态循环,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改善生态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6月22日五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据图完成三题。

(1)五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五地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3)按纬度由北向南五地的顺序依次是    (    )

    A.②③⑤④①    B.⑤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⑤    D.⑤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吉林省期末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几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现在的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一跃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同时,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我国先后设立六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喀什。
材料三:
    下图是喀什所在地区规划中、建设中和已建成的部分交通线图。虚线表示规划中的交通线,实线表示建设中和已建成的交通线。有人形容说,俯瞰新疆交通图,可以看到一条西延至阿拉山口出国境的铁路和一条起于吐鲁番向西南蜿蜒至喀什的钢铁大动脉,在160万平方千米的新疆大地上画出了一个曲折的“人”字。2010年11月6日喀和铁路(喀什至和田)全线铺通。
(1)喀什所在省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该作物在此生长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喀什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为实现绿化工程规模化,优化绿化景观效果,喀什机场呈现一派忙碌景象,机械来回穿梭,整土、人工挖穴,栽种白蜡树,构成冬季绿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请说明喀什机场利用冬季绿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喀什经济特区和其他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所说的“人”字是由________铁路和________铁路线构成的。如果喀和铁路继续延伸修建到拉萨,会和________铁路交会。除铁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一因素的影响外,试分析珠江三角洲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喀什所在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