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图示意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撂荒地(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坡耕地、经果林(经济果木林)数量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撂荒地、坡耕地、经果林分别对应图中( )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甲乙
【2】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 )
A.水土流失加剧B.植物种类增加
C.聚落向高海拔山区转移D.农业从业人口增加
【答案】
【1】D
【2】B
【解析】
【1】根据材料,撂荒地是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及人们环保意识低,撂荒地会越来越多,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撂荒地增加速度趋缓甚至停滞、下降,据此,撂荒地对应图示中的丙;该地是山区,适合发展经果林,随着社会发展,经果林种植会越来越多,对应图示的乙线;山区陡坡垦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坡耕地会减少,据此,图示中的甲线代表坡耕地。据此分析本题选D。
【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坡耕地减少,撂荒地减少、经果林增加,说明该山地采取了退耕还林的策略,林木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轻,植物种类增加,生态环境改善。高海拔山区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较差,故聚落一般不会向高海拔山区转移;进入生态化-集约经营阶段后,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业机械推广,智能设备大量应用,农业生产效率高,但农业从业人口会减少。据此分析本题选B。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气候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春季风大 。年均降水量360毫米 ,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科尔沁草原处于农牧交错带,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如图、如图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两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 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但从第3年开始, 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2)三种放牧强度中, 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 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某区域(图甲)山脉平均海拔约1000米,最高峰海拔约2468米,多峡湾、瀑布和河流。该区域峡湾上层数米是比重较轻的淡水,下面则是海水。当海域上层淡水与下层比较重的海水分层较明显时,由于表层淡水和海水有不同的折射率,光线难以深入水体而形成类似深海的幽暗环境。海鳃(图乙)也叫海笔,生活在深海底,能发磷光,在下图中某海湾水深仅35米左右的浅水区却出现这种深海300米以下才生存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深水浮现”。
(1)结合材料分析地质时期该区域发育深长峡湾的原因。
(2)峡湾海域水体分层明显,上层有较多的淡水,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区域环境,分析这一海域出现典型的“深水浮现”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点的高空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西南风B.东北风、偏西风
C.偏南风、东北风D.东南风、南风
【2】图中高空L处锋面为( )
A.高压脊—冷锋系统B.高压脊—暖锋系统
C.低压槽—冷锋系统D.低压槽—暖锋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8月,巴西亚马孙雨林发生罕见大火,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下图是火灾发生时,南美洲上空CO(燃烧产物)浓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灾次年,火灾地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A.空气湿度变大B.温差变小C.水土流失增加D.河流径流量变率减小
【2】关于巴西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大火中圣保罗“白昼如夜”是由于东南信风带来亚马孙雨林的烟雾
B.巴西多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高温干燥
C.火灾的发生只对当地农业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D.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该地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如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图中①地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 )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3】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 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两头嵌入山体中,中间没有任何桥墩支撑,完全“悬空”在峡谷中,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渝湘高速全线贯通,让重庆到凤凰古城的车程由8小时缩减为6小时,如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原因是( )
A.谷中多下沉气流,水气凝结B.地形较为封闭,有逆温现象,风速大
C.降水多,溪流多,水汽含量大D.坡陡谷深,地势起伏大
【2】德夯大峡谷上建悬索桥没有选择桥墩支撑的原因是( )
A.悬索桥便于观景B.降低坡度C.利于车辆分流D.对河谷生态破坏小
【3】德夯大峡谷悬索桥建成通车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促进武陵山区的旅游业发展B.大桥连接两岸,便于两岸居民的日常出行
C.缩短了重庆和凤凰古城之间的交通距离D.扩大就业,促进武陵山区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M、N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当中,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 )
A. M 地温和多雨 B. M 地白昼比N 地长
C. N 地受副高控制 D. N 地受西北风影响
【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B. 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 图中M、N 附近自然带相同 D. 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鲁尔区曾经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经济逐步衰退。20世纪60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经济再度崛起。下图为鲁尔区“旧貌新颜”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鲁尔区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共同特征是
A.原料和能源消耗少B.研发费用占比高
C.以大型企业为核心D.生产过程分散
【2】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政策C.交通D.市场
【3】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吸引电子工业、电气工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A.环境优美B.煤炭资源丰富C.水运便利D.钢铁工业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