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甲“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乙“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在图甲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4分)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6分)
(3)图甲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2分)
(4)该日( ) (选择填空)。(2分)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乙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4分)
(6)图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c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10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图2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1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年二、三月份,我国华南地区的一些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会“冒水”,称为“回南天”。“回南天”一般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所致。下表为“广州市2011年3月份部分天气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日期 | 18日 | 19日 | 20日 | 21日 | 22日 | 23日 |
天气状况 | 小雨 | 小雨 | 小雨 | 晴天 | 阴天 | 阴天 |
平均气温(℃) | 12.3 | 14.6 | 16.9 | 23.5 | 17 | 14.7 |
相对湿度(%) | 34~93 | 90~95 | 70~95 | 72~94 | 59~87 | 47~64 |
1.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天气现象的是
A.18日 B.21日 C.22日 D.23日
2.根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1日比20日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B.21日至23日广州有冷锋过境
C.18日至21日,广州有冷锋过境
D.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 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5-16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赤道上,你看日出第一缕阳光应在( )
A.6点 B.6点30 C. 5点 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5-16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约在东经73°,两地区时时刻相差 ( )
A.5小时 B.4小时
C.4小时08分 D.5小时0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 湿地斑块数目(块) | 湿地总面积(hm2) | 湿地比率(%) |
1976 | 2 251 | 88 893 | 42.99 |
1986 | 3 721 | 39 639 | 19.17 |
2005 | 1 973 | 19 230 | 9.30 |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2)根据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分析P地多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
(3)说出A、B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两地气候成因的差异。(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