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M、N分别为EH、HF的中点,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读图完成3~5题。
3.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18°34′N B.18°34′S
C.23°26′N D.23°26′S
4.下列时段中,北京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
的是
A. EM B.MH C.HN D.NF
5.当M日时
A.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 B.该地日出正东
C.我国北方秋高气瓷 D.北印度洋洋流自蹭向东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材料二 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材料一所示天气系统影响下郑州和合肥的风向,并说明图示锋面系统过境时合肥的天气状况。(3分)
(2)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2分)
(3)简述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2分)
(4)“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淮北市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请你为淮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B.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C.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19.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
①吸引外来移民适入 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 ③推迟退休年龄 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 2008年
20.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早。据此分析图示河谷的成因。
(2)同学们沿A—E线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4)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北京某月1~3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表,完成14~15题。
14.该月可能是
A.1月 B.3月 C.9月 D.11月
15.下列关于北京气象资料中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日气温较高,主要因为风向不稳定的风力小
B.2日白天较高,主要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用受冷空气影响大
C.2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地处平原,太平洋高压势力强盛
D.3日昼夜气温变化大,主要因为大气逆辐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月14日6时的气压形势,图中L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4~6题。
图2
4.图中乙地14日6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5.图中L天气系统中心移到甲地的时间约为
A.14日12时 B.14日18时 C.15日0时 D.15日6时
6.图中L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最有可能是
A.晴朗 B.暴雨 C.暴雪 D.沙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5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① 8.② C.③D.④
14.与图示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②海拔高,空气稀薄③晴天多.云层少④白昼长.日
照时间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3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一一-6题.
5.当地首要而迫切的生态建设任务是
A.治理盐渍化
B.退耕还湖
C.整治河流
D.防治荒漠化
6.据图判断当地主要的农产加工品是
A.牛奶制品 B.青棵美酒
C.水果罐头 D.玉米食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