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监测的2008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图9)
材料二、2008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10)
(1)(6分)读图9,2008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____(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特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
(2)(8分)材料五中,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10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e , f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
(3)(8分)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4)(6分)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的严重性的特点。
(5)(8分)2008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新兴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
材料二:见下图。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1) 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2分)
(2)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___阶段,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2分)
(3) 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________、人口素质________、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东新兴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
材料二:见下图。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1) 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2分)
(2)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___阶段,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2分)
(3) 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________、人口素质________、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