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的变化 B. 灌溉技术的提高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2】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 自然灾害多发 B. 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C. 农业投入不足 D. 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同等级区域范围大小相同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鲁尔区的繁荣与鲁尔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主要表现在( )
①位于欧洲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交汇处 ②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沿岸,水运发达 ③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陆路交通便利 ④有多瑙河流经,可直通海洋,水运方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库区1992年、2006年坝前水温(单位:℃)、水位(单位:m)变化图(2006年缺测1、2、11、12月数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水库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青海省 B. 天津市 C. 湖北省 D. 贵州省
【2】2006年较之1992年,该水库( )
A. 8月,引水口以下水温垂直变化显著
B. 8月,水面以下60米水温变化更缓和
C. 引水口水位在3~10月水温年内变化更为缓和
D. 引水口水位在3~10月最高水温出现时间更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北京市和南京市各规划建设5条“通风廊道”。图(A)为北京和南京1月、7月风向玫瑰图,图(B)为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地1月最大风频风向差异明显的直接原因是( )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 C. 地形阻挡 D. 地转偏向力
【2】为保证治污效果,北京的“通风走廊”应规划为( )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放射状 D. 环形式
【3】下列关于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
B. 南京市的“通风廊道”沿途多绿地、水域,有利于形成五个景观大道
C. 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的作用
D. 利于城市热量的散发,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进一步发展东北农业经济,搞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关键。对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 )
A. 突出粮食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 发展以粮为主的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 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D. 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加强大豆榨油业和甜菜制糖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挪威被世界地质专家称为“峡湾国家”。峡湾是一种狭长、伸入内陆的海湾,这种海湾宽仅数公里,长度却可达几十到数百公里。
材料三:向日葵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是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向日葵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即可。
(1)图中甲山脉为 洲和 洲的分界线。
(2)鄂毕河下游地区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有 、 等。
(3)向日葵主要分布在图示区域的 (方位),该地种植向日葵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 。
(4)一般大河河口地区鱼类资源丰富,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不丰富,简要分析其原因。
(5)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受 (外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幅海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四个海峡海水温度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