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 沙尘暴频度减少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 土壤盐碱度升高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

1】因我国西北地区缺水,所以在井周围地区水源条件好,放养的牲畜多,会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导致地表草原的破坏。故选B

2】乙地区沙地广布,蒸发旺盛,由于井周围地区,过度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影响植被的生长,使绿洲萎缩;而沙尘暴频度减少、有机质增加和生物生产力提高,不是绿洲萎缩的体现。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竖版世界地图(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所处大洋平均水温最低B. ②地所处大洋平均深度最深

C. ③地所处大洲所跨纬度最广D. ④地所处大洲平均海拔最高

2图示出现的大陆和大洋的数量分别是( )

A. 4个和4个B. 3个和3个C. 4个和3个D. 3个和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下面“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B.BC.CD.D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河流岸边A处的居民观察日出最佳的时间(地方时)可能为

A. 3月21日6时左右 B. 6月22日5时左右

C. 9月23日5时左右 D. 12月22日6时左右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3图示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含沙量大 B. 春季有凌汛现象

C. 流量年际变化大 D. 全年流量比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东北的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肥沃

②地广人稀

③地形平坦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光照热量充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2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B.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产量

D.毁林开荒扩耕,获得持续增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中甲处(由A→B→C→D→A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水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给______补充水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C三地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①混合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A ;B ;C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 ,主要特征有

(4)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①人口密度 ②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发达的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A. B. C. D.

2图中折线反映了

A. 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 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 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 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沙石增温快,降温慢B.水增温快,降温慢

C.沙石增温快,降温快D.水增温慢,降温快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