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大气呈现“上热下冷(图中②,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时,称之为逆温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 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C. 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D. 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答案】

1B

2B

【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逆温现象及影响。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而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选B。

2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当逆温出现时大气层结稳定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就得不到及时扩散,导致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 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3中国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 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 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 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 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  )

A. 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 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D. 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和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B.降水稀少
(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3)据图,请简述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其统一的演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位于 21°N 附近某地的年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气候特征是

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D. 冬冷夏热,干湿季交替

2该地 5 月份气温最高,而 6 月份气温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5 月该地气旋活动多 B. 5 月该地副高控制

C. 6 月该地干热风控制 D. 6 月该地进入雨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风带甲的名称是_______。

(2)图中②气候形成原因是 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

(3)下面四幅图中,与①、③三地相对应的分别是①:_______;③:_______。

(4)从③到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地理事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 菜地位于稻田正北方 B. 果园位于菜地正西方向

C. 菜地位于河流北岸 D. 果园位于铁路线北侧

2该图的比例尺改变成1:10000后,则新图的面积将是原图的( )

A. 0.5 B. 1 C. 2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某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

(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

(2)判断图中海区是南、北哪个半球?

(3)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间隔为5o,经过B点的纬线的度数为20o,当“北京时间”为2006年9月7日8时,A点地方时是9月6日19时,判断A点的纬度为________度;经度为________度。

(4)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该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该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________的影响。

(5)除太平洋海区外,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还有________海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