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自然地理分区局部图,回答23~24题。

23.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

  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2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④区: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2.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3.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一月0℃等温线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宁波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题。

1.下列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④区: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2.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3.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一月0℃等温线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包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请问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    )

A.甲、乙之间            B.甲、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乙、丁之间

2.“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牛和三河马而闻名。”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乡在上图中的哪个区域? (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民风民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一端午赛龙舟             

B.乙——那达慕大会

C.丙——迎送宾客献哈达          

D.丁——冬季滑雪运动

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丙甲乙丁              D.丙丁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包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请问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    )

A.甲、乙之间            B.甲、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乙、丁之间

2.“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牛和三河马而闻名。”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乡在上图中的哪个区域? (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民风民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一端午赛龙舟           

B.乙——那达慕大会

C.丙——迎送宾客献哈达          

D.丁——冬季滑雪运动

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丙甲乙丁              D.丙丁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