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环境保护】

兰州市大气污染以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为主,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春季以从西北部沙漠刮过来的沙尘和浮尘污染为主,夏秋以城区扬尘产生的泥尘污染为主,冬季则以工业和民用产生的烟尘污染为主。截止2014年12月24日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到310天。这是兰州市自2001年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近年来,兰州市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成效显著,使兰州市已经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测控选修6 4.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漫画“胎儿绝不出生的N个理由”,完成下题。

1.导致漫画反映的水体污染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废热水的排放

C.寄生虫的大量繁生

D.重金属的排放

2.湖泊出现漫画中的问题时,湖泊中( )

①种群数量增加 ②生态系统趋向复杂 ③鱼类大量死亡 ④生态系统变得简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测控选修6 2.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①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宋·章甫《田家苦》)

②江河湖泊中已看不到鱼虾,只长满性喜污浊的蓝绿藻类。(英国·迪克森《后人类》)

③我国的非金属矿,中小企业占90%,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依靠采富济贫维持利润,采矿率相当低,最低只有20%~30%。(中国有色网《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④柏油马路横跨在一片“庄稼地”中间,如果这还叫庄稼地的话。方圆十里以内,已经看不见庄稼了,到处都是黄土,坑坑洼洼,高低不整,没有一棵草,没有一点色彩。(《我看到耕地在流泪》

1.诗文①描述的是( )

A.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污染

C.耕地质量下降 D.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2.“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砍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宋·王禹偁《田诗》序)”描述的行为会导致 描述的现象出现( )

A.① B.② C.③ D.④

3.导致四则材料描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的高速增长 B.资源的质量

C.资源的数量 D.科学技术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测控选修6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一块面积大约相当于7个曼哈顿的南极巨型冰架突然坍塌破裂,专家认为类似破裂非常罕见,但最近几十年,这种事情却变得非常频繁。据此完成下题。

1.导致报道中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在南极地区活动频繁

B.海洋污染加剧

C.厄尔尼诺现象加强

D.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2.引发上述现象的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腐蚀建筑物

B.引起海平面下降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测控选修6 1.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据此完成下题。

1.“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 )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的客观性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

A.善待林木,防止水土流失

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

3.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 )

A.大气质量

B.交通

C.水质

D.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据此完成各题。

1.该企业有可能是( )

A.制糖厂 B.饮料厂 C.机械厂 D.化工厂

2.甲、乙、丙、丁一线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均靠近( )

A.山脉 B.河谷 C.铁路线 D.农业带

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 B.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

C.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 D.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12月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推断图例中的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

(2)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201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各题。

1.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拥堵所花的时间与人们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之比称为拥堵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北京 D.成都

2.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新课标)高中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第一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江苏)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各。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