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这就是 “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常说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8分)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2分) 形成过程:①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2分);②地处河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2分);③气温低于-20°C,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2分)。
(2)河流封冻,水汽减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句中的“夜”、“晨”、“午”表示时间,所以告诉我们在欣赏景观时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雾凇俗称树挂。[1]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气温很低,②水汽又很充分。但是我们需要从示意图中分析出此条件。考查学生看图分析归纳能力。题中示意图提供信息:大气温度<-20℃,②丰满大坝存在,储存大量的水,同时江面水温在0℃以上,达4℃,有利江水的蒸发,空气中弥漫大量的水汽。③图中的等高线提示,吉林市位于河谷地带,三面环山,不利于水汽的扩散。
(2)材料二中,雾凇形成示意图提示丰满大坝对吉林雾凇形成的重要性,因为它的存在,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同时图中水温和气温的巨大差异,提醒学生大量江水的存在,有利江水的蒸发,也因为水的热力性质,水的流失,调节气温的能力下降,江面从而冰冻,江水蒸发量小,使得雾凇失去了以必要条件。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等知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旅游地理】(10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这就是 “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8分)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旅游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这就是 “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8分)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浙江省2012年四校联考高三文科综合试卷36和河南省商丘市2012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37题改编)
材料一
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有一种叫“闹海风”特有天气现象。它是一种回流性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据当地气象局说,在吉木乃县城以东,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东西走向的哈土山、马斯阔孜山、加勒哈甫山和萨吾尔山,每到冬季,偏东风向西,到了吉木乃县,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形成了闹海风。
材料二
新疆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图1)和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图2)
|
|
(1)指出图一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其降水量稀小的原因,同时结合右图简要分析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10分)
(2)运用地理知识,归纳阿勒泰地区的闹海风形成的条件?(4分)
(3)根据新疆自然状况,分析对新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旅游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这就是 “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8分)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