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 广州 B. 上海(31°N) C. 哈尔滨(46°N) D. 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地球绕日公转规律,公转速度最慢时,为远日点,时间是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纬度越高昼越长。广州(23°N),上海(31°N)哈尔滨(46°N),北京(40°N),因此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白昼最长的是哈尔滨(46°N),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

A. 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

B. 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

C. 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 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 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 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 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南亚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 人口稠密地区 C. 我国最北的地区 D. 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

2乙地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量大 B. 临近香港、澳门 C. 水热充足 D. 地形平坦开阔

3丙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地球公转的正确叙述是( )

①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②每年的7月初,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③每年的1月初,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④地球运动到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较慢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_____________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

A.能打胜仗、作风优良B.能打胜仗、保障有力

C.能打胜仗、纪律严明D.装备精良、作风优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 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 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 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若该区域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则

A. 降水量减少 B. 蒸发量增加

C. 地表径流量加大 D. 地下水位上升

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 增加区内降水量

C. 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 增加地下水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