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1.B
2.C
3.A
4.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我国的省级行政中心最南位置的是海口,大约纬度是20°N,北京的纬度大约是40°N。材料中表明,经纬度间隔相等,所以可以算出纬线间距为5°。B对。A、C、D错。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地区中③位于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②地应该是甘肃境内,为中温带地区, A错。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所以,③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B错。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其昼长变化幅度越大,①地纬度位置较高,所以昼长变化幅度比④地大, C对。从夏至到秋分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地区移动,行动幅度是23.5°。②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⑤地纬度位置较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要大于②地,但是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是相同的, 变化幅度都是23.5°。D错。
3.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表示人口密集的程度。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东部地区大,西部地区环境条件差,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小。图中①位于新疆地区,因地处内陆 ,气候干旱,人口少,人口密度很小。④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约在河南,人口密度大,所以A对。②和③都位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密度相差较小,B错。⑤位于四川西部地区,属于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口密度较小,C错。④和⑤两地人口密度差值较大,但是比①和④的人口密度差值小,所以D错。
4.⑤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多暴雨,如果植被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对。图中①地气候干旱,不会多泥石流灾害,冬季多暴风雪、春季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沙尘暴灾害。④地应是位于秦岭以南的江汉平原地区,植被较多,有洪水灾害,泥石流发生较少。所以A、B、C错。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网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人口的空间变化,中国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7~8题。
7.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8.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左侧山脉南北延绵大约
A.700km B.2400km C.1200km D.1800km
2.春分日时,
A.最东至点日出最迟 B.最西至点正午太阳最大
C.最南至点线速度最大 D.最北至点白昼最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 )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该图经纬网间距为: ( )
A.8° B.10° C.5° 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