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躲避战火及战争的掳掠。 影响:①使农耕技术传入当地,使劳动力增加;②促进城市兴起,推动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从中部、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 (3)①人口大量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②带回大量资金,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③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解析】(1)由“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可知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躲避战火及战争的掳掠。由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可知人口的迁移①使农耕技术传入当地,使劳动力增加;②促进城市兴起,推动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发展。

(2)由材料二中各经济地带人口数量变化可知人口从中部、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

(3)①省位于西部经济地带,为人口迁出大省,因此影响表现为:有利影响①人口大量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②带回大量资金,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③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社会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热岛强度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②人为热源③下垫面状况④纬度位置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2017年1月28日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在对北京市中心区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所在周的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内最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寒潮突然降临
B.产业大量转移
C.市区人口减少
D.气候突然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地以上河段和以下河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指出乙、丙两地的地貌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说明图中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对发展地面交通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哥伦比亚、墨西哥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美国相比,每年情人节(2月14日)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气温较高 B. 降水较丰沛 C. 地形较平坦 D. 土壤较肥沃

2当哥伦比亚首都(西五区)是9月1日12点时,北京时间是

A. 9月1日l时 B. 9月2日l时 C. 9月1日23时 D. 9月2日23时

3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 热量充足 B. 劳动力丰富 C. 技术水平高 D. 运费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10月29日,贯穿土耳其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正式开通。下图为“土耳其海峡

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土耳其海峡海底铁路隧道的修建

①沟通亚洲与欧洲,提高铁路运输的灵活性 ②加强海峡两岸的地域联系,促进人员流动③需克服洋流、台风、海水腐蚀等不利条件 ④缓解伊斯坦布尔跨海大桥的交通拥堵状况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峡连接两大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B. 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C. 气候雨热同期,以传统稻作农业为主 D. 日出比北京晚,区时与世界时相差3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线工程量最小,且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水质好

B. 东线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大,但水质较差

C. 中线地形条件好,丹江口水库向北可自流,水质居中

D. 地形最复杂,河道长,工程量最大,水质最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中亚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

C.咸海的盐度越大,咸海的面积就会越大

D.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 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分盐度比东半部分 ,其形成原因是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⑵黄河三角洲位于______(重要地理分界线)以北地区,以___(农业类型)农业为主。

⑶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

优势条件:________劣势条件: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