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8.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
A.洪涝危害B.土地盐碱化C.土地石漠化D.酸雨危害

分析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问题.如:比较湿润地区表现为水土流失,比较干旱地区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等.(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解答 解:A、A农业区是中亚地区的图兰平原,B是埃及尼罗河沿岸平原.两地降水少,B地的尼罗河已经修建了水库,洪涝危害少,故不符合题意.
B、两地自然环境都较恶劣,A位于大陆内部,是以温带沙漠、草原为主的大陆性气候;B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故正确.
C、石漠化是在山区,表层土壤流失后,基岩露出,也不能生长植物,与荒漠性质相似,两地不是山区,不会出现石漠化,故不符合题意.
D、酸雨形成,不仅要有酸性气候,还要降水较多的地区才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灌溉农业区图为背景,考查了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果a、d两地全年昼夜接近等长,则(  )
A.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①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中城市位于东亚沿海地区,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水位较浅,大型船只易搁浅: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工业区,理由是在城市外围;沿铁路线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
A.人口长期均衡发展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D.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是地区城市化的重要标志
B.经济发展是上海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C.发达国家和地区始终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体
D.上海目前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下降,而郊区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表明上海城市化水平已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乙图中b区域是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B.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人类居住
C.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D.阳光灿烂,有利于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上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②为古登堡面.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B.(填字母)
(3)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比海洋地壳厚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①、②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岩石圈是上地幔的一部分    B.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
C.位于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面是图中的①界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