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84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1)西南风(1分)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1分)

(2)水热资源丰富(1分) A、B、C 三省所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1分)A、

B、C 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1分)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2分).

(4)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得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

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

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3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地理1必修(人教版) 题型:013

读图,某货运海轮于6月22由A点出发,经B、C、D三处,于当年8月1日返回原地。分析判断下题:

(1)

对货运海轮航行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

A.

从A地到B地,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B.

从A地到D地,货轮的航行一直处于顺风顺水状态

C.

从B地到C地的航行中,昼夜更替周期小于1太阳日

D.

从C地到D地,人口与城市沿海岸绵延分布

(2)

对沿途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从A地到B地途中,沿岸植被由热带雨林向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

B.

从A地到D地,货轮可以为D地提供大量林木资源

C.

从B地到C地,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不太明显

D.

从C地到D地,沿海岸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过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胜利油田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69

自然地理部分

地图能力测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

1、地图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国家是________,地形区为________。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空间范围最小的是________(以图中城市字母代表)。

2、地球运动知识能力测试题

崇拜太阳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承文化。某河流漂流探险队,希望能在90天的时间里都有太阳神的保佑进行漂流,即正午时分都在无日影的环境下漂流。他们应在本题中哪条河流进行漂流(河流名称)?漂流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请简述理由。

3、大气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飓风”在《地理词典》中注释为:“泛指其有狂风的任何热带气旋及风力达到十二级的任何大风”。在本题提供的“飓风移动路径”图示中,飓风登陆时,陆地沿海吹什么风向的风?在本题提供的另两幅地图所示地区是否也具有此现象?

4、陆水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河口,中间有一狭长岛屿把河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水深0-2米,南支水深5-7米。专家预测若无人为力量干预.该岛将可能与北岸陆地相连。

请说出该岛屿的名称及成因,并解释南支比北支的河水深的原因。

南支河水已经很深了,为什么年年还需要进行人工疏浚?请说明理由。

S市所在地区河口水文站的计量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该河输沙量较历史水文资料有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原因。

5、自然资源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的东南海域有该国最大的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灾害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2011年3月11日,人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8.8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泄漏,S市一位投资海水养殖的朋友打电话咨询,担心海水污染会影响到S市海域。我们应用哪些海洋知识可以帮助他打消顾虑,放心把海洋养殖事业搞下去?

人文地理部分

7、人口、民族及文化景观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所在国家的主要居民为________(民族)人,该民族属于________色人种,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大洲的区位)。

试分析Y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8、聚落及城市化知识能力测试题

读图分析Y市和S市港口的区位有何不同?近年来S市港区逐渐向河口及南部海湾中的岛屿迁移,其他国家的这类港口也有同样的发展趋势。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9、工农业生产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郊区是传统的棉花产区。早在七百多年前,这里的松江府就成为该国的棉纺织中心,到了近现代S市发展成为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1952年该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达216.5万亩,而1990年仅为19.4万亩。试分析S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及该地区种植优质棉花的不利气候因素。

10、地域联系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境内一运河是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间的海上航运捷径。请在下图(左上图)中描出该运河并加注该运河的名称;在世界地图上绘出由黑海航经土耳其海峡、该运河、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至日本的海上航线。

11、旅游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旅游业是Y市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请你举例说明该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条件。

台湾游客赴S市相邻地区旅游,多数人都要去拜谒________,请你说出他们前往的理由。

12、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的长绒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产区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这里土壤肥力在下降;沿河土地盐渍化加重;河口的海岸线后退,最大的后退距离达1-2千米;河口近海地区的鱼类资源也在减少。试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城市垃圾也称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它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如废纸、旧衣服、饮料瓶、荧光灯管等)与人们吃喝有关的厨房有机垃圾及公共场所垃圾、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及部分建筑垃圾的总称。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处置主要以填埋、焚烧和露天临时堆放为主。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几种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焚烧占地较少,焚烧后可最大限度减少垃圾体积,焚烧产生的热能还可发电,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式

B. 填埋处理成本低,但占地多,且污染地下水

C. 城市垃圾露天堆放,会滋生蚊蝇,传播疾病

D. 有机垃圾堆肥可作为农业的有机肥,但垃圾在腐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并产生甲烷等气体,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

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需要每位城市居民的参与,规范个人行为。下面有关行为正确的是

A. 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可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有机垃圾等,电池含有较多的金属,可归为金属类

B.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清洗餐具的用水量,并减少水污染

C. 经处理后的餐厨废油(俗称地沟油)可重新食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D. 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节约用纸,打印用纸双面使用,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垃圾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