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陕北民歌
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
C.山东蓬莱附近海域出现的海市蜃楼
D.“三北防护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
1.下列景观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是

2.对各图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图反映了当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
B.B图反映了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的自然环境特点
C.C图中房子高架主要原因是地表温度低
D.D图说明当地水土流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一位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如果该游客要游览武陵园群峰,应选择的欣赏方式为
A.适当的距离仰视 B.身临群峰之间欣赏
C.在视野开阔处俯瞰D.在远处眺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了适应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成立1 00所孔子学院。据此回答25-26题。
小题1:在海外设立多所孔子学院,带来的影响是
A.增进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推动新的中华文化区在海外诞生
C.使汉语言文化区扩展到全球范围D.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
小题2: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并教授外国人汉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扩散过程为
①传染扩散      ②等级扩散      ③刺激扩散     ④迁移扩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世博会开幕在即,放眼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星罗棋布的场馆各具特色,争奇斗艳。
小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形似淡紫色的蚕茧,被中国人称作“紫蚕岛”。 从蚕茧中抽取蚕丝、织成丝绢的工艺,正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故“紫蚕岛”象征着中日之间“紧密联系”、“一衣带水”的关系。 从地理位置看,“水”是指:
A.日本海B.黄海C.东海D.渤海
小题2:上海世博会印度馆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恢宏的建筑,下列建筑中给设计人员带来灵感的是

A                   B                      C                D
小题3: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顶部装有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假如要获得最大发电量,主题馆顶上的太阳能板最好能够调节角度,在一年中太阳能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A.23°26′B.46°52′C.66°34′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则少见围墙,这体现了
A.中国历史发展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内敛、封闭;西方文化外向、开放
C.中、美政府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治安比中国好,无需围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4.图9中四种文化景观能指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骑楼”适应当地夏季阳光强,雨水多
B.“泥屋”的厚泥墙白天减少热空气进入
C.“蒙古包”适合于就地取材
D.“雪屋”适合于当地寒冷的自然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