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天人体感到炎热,主要是由高温引起的,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就会有热感,气温越高,维持时间越长,人的热感越明显,风力小、湿度大、最低气温高则会加剧人们的热感。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试从气候方面评价其粮食生产的条件。
(2)武汉是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试简述每年7~8月武汉市民感到非常闷热的自然原因。
(3)长江在图示地区的航运条件很好,分析其原因。
【答案】(1)有利: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可一年两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粮食生产;不利:旱涝灾害频繁
(2)每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牢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天气晴朗,持续高温;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水域辽阔,水田与沟渠遍布,水分蒸发旺盛,使得空气湿度加大;武汉地势平坦,海拔低,散热困难,使得昼夜温差小,最低气温偏高;
(3)流域内的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位于平原地区,流速较慢;河流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
【解析】
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背景,考查粮食生产的条件,武汉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的自然原因以及河流航运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题目明确要求从气候方面分析,可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作物熟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图示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纬度位置偏低,热量充足,可一年两熟,有利于粮食的种植和高产。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图示地区粮食生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发。
(2)每年7~8月武汉市民感到非常闷热的自然原因主要受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多个因素相互影响。读图可知,武汉市位于30°N附近,每年7~8月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天气晴朗,持续高温;该地区河网密布,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武汉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周围多山,散热困难,使得昼夜温差小,最低气温偏高。
(3)河流航运条件是否便利,受当地的气候、地形影响很大。图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布,流速平稳;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右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⑤ D. ⑦-④-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春节小长假期间,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大桥的“水上公路”累计接待游客达9万人次,如图所示。该条公路是兴山县连接G42沪蓉高速宜(昌)巴(东)段的重要通道,线路总长10.9千米,其中有4.4千米建在三峡库区香溪河和古洞口二级电站水库之上,故得名“水上公路”,据此完成下列单选题。
【1】【1】该快速通道修剪成“水上公路”,主要目的在于
A. 减少建设成本 B. 避免破坏山林
C. 减少占用耕地 D. 缩短出行路程
【2】【2】该段公路
A. 易造成河流堵塞 B. 修建时应优先考虑缩短线路长度
C. 桥梁高度要考虑洪水位 D. 建在河道最深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峰可能属于( )
A. 秦岭山脉 B. 太行山脉 C. 武夷山脉 D. 祁连山脉
【2】北坡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
A. 1000米以上 B. 1000米以下
C. 1400米以上 D. 1400米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
A. 水稻 B. 甘蔗 C. 甜菜 D. 冬小麦
【2】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土壤 D. 纬度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今年来枯水期最低水位呈下降趋势。图3示意该河段及河段内2个水文站的横断面(河床剖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水库蓄水 B. 河段蒸发加剧 C. 河流下切侵蚀 D. 流域降水减少
【2】【2】上游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枯水位下降,河段内沉积物颗粒数量和平均粒径的变化分别是
A. 增多 增大 B. 减少 增大 C. 增多 减小 D. 减少 减小
【3】【3】该河段枯水期常出现新增浅滩碍航现象,为维持枯水期河流航道的正常运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 丰水期放水冲淤,扩展航道宽度 B. 流域内植树造林,减少泥沙淤积
C. 跨流域调水入江,增加河流流量 D. 加固河漫滩边坡,稳定航道宽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B.地下水C.冰川水D.海洋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
【3】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贡嘎山(29°N,l0l°E)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其海拔高达7556米,被称为“蜀山之王”,山顶常年被暖冰(接近0℃)覆盖。在贡嘎山区,即使天气晴朗,山麓艳阳高照,山顶也常常小雪绵绵。
材料二在贡嘎山东部雅家埂河的上游,河谷中岩石的表面因生长着约利橘色藻而呈现鲜艳的红色,被称为“红石滩”。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 4000米之间的谷地。研究发现,约利橘色藻喜相对低温(最适宜温度20℃)、潮湿的环境,常依附生长于棱角分明的石头表面(原生石),这种藻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能帮助橘色藻适应来自高山的“挑战”。约利橘色藻是石滩中最早出现的“拓荒植物”,又称“先锋植物”,之后它们便会被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如图所示)。如今,贡嘎山的红石滩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
材料三贡嘎山东部的雅家埂河上游,泥石流多发,在河谷的两侧,有数量众多的温泉,这些温泉水最高温度可达92℃,河水因富含来自岩石的矿物质而呈现乳白色,地理学家称之为“冰川乳”,红白相间的河谷景色(如图所示)十分美丽。
(1)结合降水的形成原理,分析贡嘎山山顶多小雪天气的自然原因。
(2)“冰川乳”因富含矿物质而呈现乳白色,试分析“冰川乳”的形成讨程。
(3)结合材料分析河谷中约利橘色藻生长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米,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黏土和粉质黏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中。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左图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和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右图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
(2)描述冲积扇城市A和B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4)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