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中(图4)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8—9题。
  
小题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B.开始下降C.继续下降D.开始上升
小题2: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运用能力(光合作用)。
小题1:日出时,绿色植物从夜间的消耗O2,到开始光合作用,利用CO2制造O2,则CO2浓度开始下降。
小题2:结合当地的经纬度位置(60°N,80°E)判断为俄罗斯北部,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故植被类型属于亚寒带针叶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图11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
小题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汽车等交通工具增多;
②人口的增多;
③森林的破坏;
④化石燃料大量使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和森林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第33~35题。

小题1: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起伏D.洋流
小题2: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势高B.气温低C.降水少D.冻土分布广
小题3: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干旱成因的是( )
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是l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中可推测
A.13世纪比现代暖B.13世纪比现代冷
C.1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最终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的是
A. 海平面上升        B. 粮食减产      C. 物种灭绝         D. 火山地震
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会降低             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
①发展低碳能源经济             ②提高植被覆盖率
③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           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