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协调人地关系的正确态度是
A.控制人口规模,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
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减缓人地矛盾
C.加速开采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D.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生活环境构成危害
D

试题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可持续发展强度经济的发展,但需要结合保护环境,故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态度,A错误;围湖造田破坏湖泊生态环境,B错误;加速资源的开发将加快资源的枯竭,C错误;D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况,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正确途径,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能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可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该地某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 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南以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为界,北至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起乌鞘岭,西迄甘肃与新疆交界。大部分海拔1000-2500m。
(1)描述图乙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6分)
(2)河西走廊成为我国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何在?(6分)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该地应采用何种方式保护生态:植树造林还是种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表2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资源类型
主要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0.56
66.24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0.02
4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0.11
5.68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0.27
1496.59
小题1:四大资源丰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值,GDP增速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B.云南省C.四川省D.西藏自治区
小题2: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A.耕地资源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D.森林资源
小题3: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A.东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经济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我国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
B.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增速减慢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
D.人地关系日趋和谐,生态环境优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D.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种植业
小题2: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展畜牧业B.增加木材产量C.开展生态旅游D.改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0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4分)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治理的措施是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