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东北部降水少 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 洋流
C.东北部降水多 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 地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省陇西县高三级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小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6小时 | 9小时 | 11小时 | 14小时 |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由北向南按顺序排列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省嘉峪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1.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3.夏至日正午阳光可从北面窗门进屋的地方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宁波 D.湛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河西三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 )
A.80米 B.250米 C.390米 D.420米
2.图中①~④四地中,此日地方时6点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1.25亿英镑修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横贯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1600千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
A.65?S B.76?S C.83?S D.85?S
2.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麦克默多驱车前往南极,前进方向是( )
A.先向西北,再向南 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东南,再向南 D.一直向正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R河段 (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2分)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 “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4分)
(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面积日趋缩小,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分)图1为我国部分省区简图,图2为2010年山西、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各题。
(1)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试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
(2)从耕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6分)
(3)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自然原因。(4分)
(4)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右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2.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