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丁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甲~丁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B.乙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份洋流的流向
C.丙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丁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2.图示洋流甲沿岸的景观为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一下6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为 渔场,成因是 。
(2)按洋流的性质划分,②④分别是 流、 流;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别是 、 。
(3)若图中②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不利的影响是 。
(4)当图中乙地被亚洲高压控制时,北印度洋盛行 风,其洋流方向为 (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左图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右图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 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C.西部大开发 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农业劳动力增加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降水及1月0℃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 中东地区图
(1)影响材料一图中甲、乙、丙三处1月均温0℃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
(2)2015年12月底,一艘油轮从这一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途经材料一、二图示地区的重要海峡依次为 (填代号)。航行至材料一图示地区丁海峡时航速较慢,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2.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刻,北京时间为
A.3:20 B.9:20 C.15:20 D.21:20
2.该纬线可能是
A.0° B.23°26′N
C.66°34′N D.75°N
3.此日,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B.北京日出方向为东偏北
C.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最大值为15°
D.巴西高原呈现草类茂盛的景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风力增强,气压降低
2.图中区域冻土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靠近冬季风源地 B.地下水丰富
C.纬度高 D.白昼时间短
3.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洋流 B.海陆、纬度
C.纬度、地形 D.洋流、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
(2)冻土活动层冬夏季的反复冻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其过程。
(3)根据抛石路基的设计原理,判断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