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渤海的石油开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 渤海是公海 B. 海底油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C. 有利于渤海石油出口 D. 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2011年9月14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意见》,拉开黄三角未利用地开发大幕,在黄三角地区,除了已经摸底调查过的792万亩未利用地,还有近1 500万亩的浅海面积,每年新生土地近1.5万亩。
材料2:
材料3:
(1)结合材料1、2可知黄河三角洲每年新生1.5万亩土地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分)
(2)黄河泥沙输送量只需要1 000多年的时间就可以将渤海填平,然而渤海却并未被填满,根据材料3解释原因。(6分)
(3)材料3中A、B和C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6分)
(4)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当钻头位于下图中①、②、③层时,能分别探测到( )(2分)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海的区位与资源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航道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材料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目前已占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激增,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2003年起,我国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能力总计1400万吨;目前,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计划建8个基地,包括广东湛江和惠州、甘肃兰州、江苏金坛、辽宁锦州、天津等地,预计2012年全面完工;2011年4月,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都有望入选
【材料三】从2011年6月4日公布的渤海漏油事故已经使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目前正在封堵漏油点,对海洋环境的治理随后开展。
(1)南海是_______洋和_______洋之间的海上走廊。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控制了从_________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2)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气候条件的共同点是______。
(3)我国前两批石油储备基地中(除兰州)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等。
(4)中科炼化(中国和科威特合资广东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项目从广州南沙移到湛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根据对渤海漏油事故的关注和思考,解决沿海地区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研室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在渤海的石油开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 渤海是公海 B. 海底油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C. 有利于渤海石油出口 D. 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