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英国部分地区的地形(左图)和人口密度(右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洋流 D. 距海远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环境保护】(10分)“海水西调,引渤入新”设想引起多方争议。此工程设想的基本路线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沿42°N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试从地质、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海水西调”设想遭多方质疑的理由。(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某区域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回答:
(1)图中正确表示第一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二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
(2)在A阶段该区域经济结构如何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往往作为产业转移的_________地, __________密集型、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类型占比重较高,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在B阶段后对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农业社会阶段,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 )
A. 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主要位于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
B. 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分布于水中的渔业资源
C. 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D. 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主要是动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无林区20厘米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调节大气成分 D. 含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
A. 经度1800,北极圈 B. 经度1800,北纬600
C. 西经200,北纬600 D. 东经1600,北纬6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07学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A. 住房紧张 B. 入学困难 C. 环境污染 D. 交通拥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学情反馈(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左图、右图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左图,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右图,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海拔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 广泛种植水稻 B. 雨热同期
C. 冬季河流结冰 D. 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河流流向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盛行风向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 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 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 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 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