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试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该地可能是
A.武汉 B.上海 C.济南 D.兰州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面试题: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均耕地面积广 D.水热条件好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C.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下面试题。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下面试题。
这段纬线主要穿过我国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青藏高原
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沙漠和戈壁问题 B.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C.冻土和缺氧问题 D.占用耕地问题
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这段纬线的东端自然带分布主要呈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沙漠气候区
D.温带草原气候区
有关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B.聚落无需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该聚落的降水类型主要为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D.该聚落的修建减少了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9月1日这一天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南半球昼渐短,但昼依然长于夜
C、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秋季
D、23°26′N比23°26′S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