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2-54,完成下列问题。
图1-2-54
(1)判断气候类型:甲是________气候,乙是________气候。
(2)甲气候的特点: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3)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谷雨 | 7°45′N | 处暑 |
清明 | 3°54′N | 白露 |
春分 | 0° | 秋分 |
该地纬度为
A.3°26'N B.10°N C.20°N D.23°26'N
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统计表。读图和表,完成12~14题。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谷雨 | 7°48′N | 处暑 |
清明 | 3°54′N | 白露 |
春分 | 0° | 秋分 |
12.该地纬度为( )
A.3°26′N B.10°N
C.20°N D.23°26′N
13.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在一年内出现的频次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4.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相吻合的是( )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谷雨 |
7°45′N |
处暑 |
清明 |
3°54′N |
白露 |
春分 |
0° |
秋分 |
1.该地纬度为
A.3°26'N B.10°N C.20°N D.23°26'N
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3.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面是我国1980年至200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表,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来源:《2003年统计年鉴》 (1)对比图中“折点”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填写下表:
(2)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35年,我国人口将步入零增长。而从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我国人口几乎一直维持在6 000万至7 000万左右。试比较我国这两个缓慢或零增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模式,填写下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6重庆一模,19)下面是我国1980年至200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表,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1980 | 18.21 | 6.34 | 11.87 |
1981 | 20.91 | 6.36 | 14.55 |
1982 | 22.28 | 6.60 | 15.68 |
1983 | 20.19 | 6.90 | 13.29 |
1984 | 19.90 | 6.82 | 13.08 |
1985 | 21.04 | 6.78 | 14.26 |
1986 | 22.43 | 6.86 | 15.57 |
1987 | 23.33 | 6.72 | 16.61 |
1988 | 22.37 | 6.64 | 15.73 |
1989 | 21.58 | 6.54 | 15.04 |
1990 | 21.06 | 6.67 | 14.39 |
1991 | 19.68 | 6.70 | 12.98 |
1992 | 18.24 | 6.64 | 11.60 |
1993 | 18.09 | 6.64 | 11.45 |
1994 | 17.70 | 6.49 | 11.21 |
1995 | 17.12 | 6.57 | 10.55 |
1996 | 16.98 | 6.56 | 10.42 |
1997 | 16.57 | 6.51 | 10.06 |
1998 | 15.64 | 6.50 | 9.14 |
1999 | 14.64 | 6.46 | 8.18 |
2000 | 14.03 | 6.45 | 7.58 |
2001 | 13.38 | 6.43 | 6.95 |
2002 | 12.86 | 6.41 | 6.45 |
资料来源:《2003年统计年鉴》
(1)对比图中“折点”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填写下表:
|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折点 | 前 |
|
|
|
后 |
|
|
|
(2)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35年,我国人口将步入零增长。而从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我国人口几乎一直维持在6 000万至7 000万左右。试比较我国这两个缓慢或零增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模式,填写下表:
时期 | 经济发展水平 | 人口增长模式 |
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 |
|
|
2035年后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