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问题。

商品粮基地类型
占全国四类商品粮基地的比重(%)耕地面积40.176.8223.4329.58
农业人口19.914.728.546.89
粮食商品率35.227.219.629.0
积温(℃)2500~34002000~45004200~45004500~8000
年降水量(mm)400~500<250850~10001000~1900


1..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正确的是


  1. A.
    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2. B.
    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3. C.
    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4. D.
    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2..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1. A.
    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2. B.
    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3. C.
    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4. D.
    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1. A
2. C
1.从表中的人口和耕地的比重可知。东北低产区耕地面积最大,南方高产区人口最多。
2.由于①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大于④地,所以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理,某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该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优化与升级。这种产业或行业的优化与升级有一定的规律。“雁行模式”是揭示这种规律的一种模型。它是指作为“雁头”的领先地区,在发展新型行业的同时,将本地区的传统行业逐步转移到“两翼”相对落后地区,实现“雁头”和“两翼”各自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东部某地区是国内综合实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丙两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读表,回答6~7题。

行业

层次

产值比

重(%)

甲市

乙市

1998年

2006年

1998年

2006年

≥18

通信

15~18

交通

12~15

纺织

交通/

通信

9~12

钢铁/通

信/纺织

交通

化学

化学/

钢铁

6~9

电气/

化学

钢铁/

电气

通信/

电气

纺织/

电气

注:表中交通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钢铁指钢铁工业;通信指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指电气机械制造业;化学指化学工业;纺织指纺织工业;服装指服装制造业。

6.如果某一主导行业比重在一个市下降,而在另一个市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发生了转移。读图表判断,没有在甲、乙之间发生转移的工业部门是(  )

①交通 ②钢铁 ③纺织 ④化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行业的转移对两个城市经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甲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②使乙市产业发生衰退

③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差异增大

④使甲、乙产业结构趋于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

年降水量(mm)

春季降水量

(%)

夏季降水量

(%)

秋季降水量

(%)

冬季降水量

(%)

广州

1680.5

30.8

44.3

17.7

7.2

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成都

976.0

16.5

62.9

18.3

2.3

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1)表中资料显示,正确的是(2分)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依据表中数据,说明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 ,并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依据表中数据判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北京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表“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年 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1

发达

国家

城市人口(亿)

4.5

5.7

7.0

8.0

8.8

9.5

10.1

城市化水平%

55.8

60.5

66.6

70.2

72.5

74.4

76.0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2.9

4.6

6.7

9.7

13.6

19.0

26.1

城市化水平%

17.0

22.2

25.4

29.2

33.6

39.3

46.2

世界

城市人口(亿)

7.4

10.3

13.7

17.7

22.4

28.5

36.2

城市化水平%

29.2

34.2

37.1

39.6

42.6

46.6

51.8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1950—2001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折线图。(2分)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3)1950—1980年期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上升了       %,1980—2001年,上升了

       %,这表明             

(4)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了        %,1980—2001年,上升了       %,这表明             

(5)在     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到2000年,两者之比约为        ,表明      

(6)表中数据可反映出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上还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表2,回答1-2题。

表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               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         D.灾害强度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9~20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