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98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和1989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图中从左往右依次为耕地、林草地、水体湿地、盐碱地、荒漠(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89年—2010年该区域( )
A.水体湿地减少的面积超过耕地增长的面积 |
B.大量盐碱地被改良成农业用地 |
C.荒漠面积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
D.毁林开荒及过度放牧现象严重 |
A.华北平原东部 | B.三江平原中部 |
C.准噶尔盆地南部 | D.四川盆地中部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 | B.488 m | C.678 m | D.708 m |
A.沿河有瀑布分布 | B.①~②段大致自西南流向东北 |
C.②~③段流速最快 | D.③~④段流量最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
A.海平面上升 | B.风浪大 |
C.降水量大 | D.河流输沙量大 |
A.3—5月 | B.6—8月 | C.9—11月 | D.12—2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甲、乙两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符合乙类国家人口情况的是
A.1950年至2000年人口出生率上升 |
B.1950年至2000年人口稳定增长 |
C.1975年至2000年死亡率小幅下降 |
D.到2000年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
B.在甲类国家,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
C.许多乙类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D.目前,乙类国家城市化速度比甲类国家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风向①~④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甲海域的洋流流向,受②风向影响显著 |
B.乙海域受③风向影响,海水上泛而利于渔场形成 |
C.丙地在④风向盛行的季节,草原茂盛 |
D.丁地全年受”⑤风向的控制,光热充足 |
A.1小时 | B.13小时 | C.14小时 | D.25小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说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其四时之景不同,是因为( )
A.地球的自转 | B.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
C.昼夜交替 |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示意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强度的时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该城市群大部分时间热岛强度夜大于昼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 B.大气逆辐射 |
C.建筑密度 | D.人口密度 |
A.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 |
B.鼓励人们多开私家车上班 |
C.夏季鼓励使用空调,为城市降温 |
D.增加市区绿地面积与水域面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