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以下2题
2.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如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下面试题。
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据此完成第7~8题。
7.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群初现雏形,逐渐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东北地区、中西部在内的5个初步成型的汽车产业集群。目前上海是我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其周围还集聚了50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还有汽车贸易与营销、汽车物流、汽车检测机构等,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综合产业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4~2006年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变化
材料二 1982~2005年长江三角洲及苏沪浙地区汽车工业产值(缺1991、1992年数据)
材料三 1993~2005年按主导产品分的苏沪地区的汽车工业产值(单位:百万元)
(1)从2004~2006年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变化图来看,竞争力最强的区域是__
_____________;竞争力变化最大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到2005年底,上海汽车工业的产值约____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苏浙两省之和。
(3)从材料三看,上海汽车工业的主导产品是_______________,江苏省汽车工业的主导产品历经几次变化,到2005年形成以_____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自此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地域分工在省级层面已经形成。
(4)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丁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据此简要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汽车工业应如何分工与合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上海市卢湾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图表文资料后,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008年统计数据(来自各直辖市、省统计年鉴)
【小题1】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
【小题2】根据材料京、津、冀三地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其依据是 ,
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
。
【小题3】京津冀都市圈的构建对促进北京更快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是
。
材料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小题4】从城市群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看,北京的优势产业应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