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能源密集型产业
2.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③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指的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处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期”。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D.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5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的时间不尽相同,图中所示的地区可能进入“人口负债期”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 | 2007年 人口数 (亿)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1990~ 1995年 | 1995~ 2000年 | 2000~ 2005年 | 2007年 | ||
中国 | 13.21 | 1.10 | 0.91 | 0.75 | 0.51 |
美国 | 3.03 | 1.00 | 0.83 | 0.71 | 0.9 |
材料2: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3: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1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2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向南部、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4)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
(5)从材料3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相应男性人口数量。据此读右图回答下面3题
1.造成俄罗斯1950年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 B.移民 C.疾病 D.国家政策
2.图中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曲线,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男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D.女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
3.①曲线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①人口老龄化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缺乏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若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这迁移是以人口迁移 为标准划分的。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3)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