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自然带分布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的更替规律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自然带③、④、⑤的更替规律是以
 
因素为基础的,往往在
 
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图中自然带②与⑥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
 
因素引起的,⑥地珠峰南坡具有明显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分异基础的.
(4)②、③两地夏季气温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自然带的分布.
(1)此题考查自然带①、②、③的更替规律体现的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图中的自然带①、②、③的更替的方向是南北方向,自然带是东西延伸的,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此题考查自然带③、④、⑤的更替规律体现的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图中自然带③是森林带、④是草原带、⑤是荒漠带,这个方向的更替,水分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
(3)此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图中的②在长江以南地区,⑥在青藏高原地区,所以②⑥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因素引起的.珠峰海拔高,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
(4)此题考查②、③两地夏季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图中的②在我国的南方,③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②的温度比③高.但是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③的昼长比②长,因此②③两地夏季气温相差不大.
解答: 解:(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图中的自然带①、②、③的更替的方向是南北方向,自然带是东西延伸的,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图中自然带③是森林带、④是草原带、⑤是荒漠带,这个方向的更替,水分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图中的②在长江以南地区,⑥在青藏高原地区,所以②⑥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因素引起的.珠峰海拔高,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
(4)图中的②在我国的南方,③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②的温度比③高.但是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③的昼长比②长,因此②③两地夏季气温相差不大.
故答案为:
(1)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
(2)水分  中
(3)地形  垂直   水分和热量
(4)夏季,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虽比③地高,但白昼时间比③地短,所以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自然带的分布.熟悉中国地理知识,掌握区域分析问题的方法,读图能力要求高,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以橡胶为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灌木植物,在灌木层之下种植草、果等地被植物.影响这种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环球第一人郭川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其中青岛(36°04′,N,120°21′E)、合恩角(55°59′S,67°16′W)、好望角(34°21′S,18°30′E)是他此次航海中登陆的地方.合恩角与好望角植被景观差异所体现的是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  )
A、纬度地带性现象
B、经度地带性现象
C、垂直地带性现象
D、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从③到④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  )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②海区洋流自西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季风B、东南信风
C、东北信风D、西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