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点在鸟巢举行开幕式。现场文艺表演中,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穿越27个国家,全长近8000千米,中国段就达近4000千米。目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有48处文物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1)“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基本包含了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其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
A.地质景观 B.人文活动 C.遗址遗迹 D.建筑与设施
E.气象与气候景观 F.生物景观 G.水域风光 H.旅游商品
(2)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兴起时止,丝绸之路曾把众多古老的东西方文化联结起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属于________。丝绸之路位于我国的沿线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 规律。
(3)从交通方面来看,该贸易通道存在一定的不利条件,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这条线路存在的通行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c1] 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 ;B ▲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 ;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 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 。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
B.【城乡规划】图19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为 ▲ ,特点是 ▲ 。
(2)该市规划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城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规划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规划内容 |
不合理之处 |
理由 |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
▲
|
▲
|
分别规划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
▲ |
▲ |
C.【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
人数(万) |
比例(%) |
平均逗留天数(天) |
上海 |
45 |
45 |
2 |
江、浙两省 |
25 |
25 |
3 |
华东其他省份 |
20 |
20 |
3 |
其余省份 |
10 |
10 |
4 |
总计 |
100 |
100 |
2.65 |
材料二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图20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分析资料可知,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 ▲ 等省份。
(2)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 。
(3)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 ▲ 。
(4)“自驾”旅游,彰显个性,时尚的旅游方式,自由、随意的旅行安排,近几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 “自驾游”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 )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 。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 ▲ 、清洁的 ▲ 。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 。
[c1]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