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其该河的流域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特点。“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的两个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对于托素湖,只有“一条小小的淡水河”注入,无河流流出,所以盐分累积,形成咸水湖;可鲁克湖则为淡水湖,通过“一条小小的淡水河”流出湖水和盐分,巴勒更河由高山地区发源,流入可鲁克湖;通过图片右侧巴音河的支流判断巴音河的东侧海拔高,所以巴音河也是注入可鲁克湖。

1)通过周边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湖泊位置海拔低,所以河流都流入湖泊,因此巴音河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因为河流注入湖泊,并未流向海洋,所以该河的流域类型为内流区。

2)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即要求学生把图片显示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根据第一问的答案, 可知该地为内流区,所以托素湖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流入其中,而无河流流出,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最终逐渐形成咸水湖。

4)自然原因: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该地区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如果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可能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盐分累积,湖水盐度越来越大。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增殖,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气候、矿产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 西部高原地区B. 大陆内部地区

C. 大自流盆地D. 东南沿海地区

2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气候因素B. 交通因素

C. 开发历史D. 矿产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土壤湿度表示一定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程度,又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的高低受农田水分平衡各个分量制约。下图示意华北地区0-50cm深度土壤湿度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华北地区3、4月份土壤湿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A. 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减小B. 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增大

C. 冬小麦收获,蒸发量减小D. 冬小麦收获,蒸发量增大

2关于华北地区土壤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深层土壤湿度整体上小于浅层

B. 降水量大的季节土壤的湿度最高

C. 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D. 1月土壤湿度没有数字记录可能是田间没有种植农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地理科考队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如图)内,考察完历史上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的恩戈罗火山口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向西北驱车10多千米前往非洲著名的奥杜威峡谷进行考察,他们在谷底看到两侧悬崖壁立,高百米有余,有多个连续的湖相沉积物夹层。生长在崖壁上的植被根深叶厚,富含水份,茎叶边缘有刺,这些植被能够在任何土、石质土壤中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奥杜威峡谷的主要成因是

A. 流水强烈侵蚀B. 地壳断裂下陷

C. 冰川侵蚀刨蚀D. 湖水外泄切割

2在崖壁上的湖相沉积物夹层中,最可能观察到多层

A. 火山灰层B. 草木质层C. 石灰岩层D. 金属矿层

3奥杜威峡谷的植被形态反映了该谷地环境特点是

A. 寒冷干燥B. 高温多雨C. 冬雨夏干D. 干旱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 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

材料二: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

材料三 下图

(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

(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 。

(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

(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北半球某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B.

C. D.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多阴雨天气B. ②地在暖锋锋后

C. ③地在冷锋云雨区D. ④地风向为东北风

3下面的四条气压变化曲线,最可能是乙处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它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生长。普通园子参生长6年采收,林下参生长8-9年来收,野山参生养15年以上采收,并且人参种植地需要20-30年培育才可再次种植。我国野生人参原来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古称辽参)和河北、山西(古称上党参)(如下图所示)。

我国人参产量和产值存在巨大脱节。2010年我国人参产值占全球产值的10% -20%,而韩国人参的产量仅有我国的10~15%,但产值却是我国的近3.5倍。韩国人参产品原料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加工后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同时大量返销中国。

(1)简述山西、河北等地的野生人参早已绝迹的原因。

(2)分析目前我国人参产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的原因。

(3)从土地的角度说明人参珍贵的原因。

(4)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出发,评价当前我国人参生产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经纬度位置,有助于掌握我国大的地形区经纬度位置。

判断下列两组图形,完成下列小题。

1下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A. 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B. 昆仑 山天山 阴山 秦岭

C. 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D. 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2关于下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 ⑥山脉东侧的降水多于西侧

C.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D. ⑧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1)黄山位于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 ,由______岩构成,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

(2)黄山的标志和象征景观是______________

(3)黄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___。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观赏到“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

(5)游览黄山的“怪石”时,欣赏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时必须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