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茅台取消限价令有何难言之隐的苦衷,说到底,当问各地执行中央廉政规定,促使政风清廉有多大的决心。

B.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

C.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D.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穿插一些现场点评的环节。

E.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答案】BE

【解析】A项,难言之隐: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重复。B项,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符合语境中的温和的、渐进的情况。C项,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目不交睫D项,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贬义,用在句中褒贬不当。E项,作茧自缚: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埋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使用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fter Yang Liwei succeeded in circling the earth, our astronauts desired to do was walking in space.

A. where

B. what

C.that

D,ho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铁拐李传奇

陈圣芳

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

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

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

铁拐李他有时也会把几分钱给湾里的剃头匠,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捊了又捊。然后把碗刷的贼亮,像猫子舔了似的。

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宝盖头,上面没有一点……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他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赏给苕货。

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

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绝伦,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那个小朋友吹的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的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琅琅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铁拐李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

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

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澴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

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声: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

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

(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运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

B.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却不要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C.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铁拐李背的书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现等,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铁拐李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

D.小说中的苕货其实并不,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铁拐李教他写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节,很好地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E.该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炼,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

【2】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若两个三角形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边两两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A全等 B相似

C仅有一个角相等 D全等或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The patient looks much better. is it that has made him

he is today?

--- Perhaps the special medicine and his familys patient care.

A.What; that

B. That ; that

C. What; what

D. What; whi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 果

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

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

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若尔热特。她说。

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德纳克说。

【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回应却低声无力。这表明拉杜已屈服于朗德纳克的威势,赞同他的立场。

B.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C.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众人都得救后,朗德纳克思绪复杂,有成功救人后的如释重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有束手就擒抑或葬身火海殉道的抉择。

D.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之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因过度兴奋晕倒在地。这表现小说最为重要的题旨——歌颂母爱的伟大。

【2】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答:

【3】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作用。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文革期间,身处逆境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尽量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B.华为2015年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首。华为,这位世界通讯业的霸主,已在中国通讯行业稳执牛耳

C.我国韦编三绝的国学著作,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D.淘宝网红凭借靓丽外形吸引数十万甚至百万粉丝,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胜过许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诸多大众传媒鞭长莫及

E.在王宝强曝光个人离婚事件后,各种小道消息络绎不绝,网友们不断搜索并发布以往他和妻子马蓉一起参加活动的图片和记录,自己的态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文章开头紧扣题目,说明“木叶”的来历,以及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

B“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引用这些诗句,都是为了说明古代诗人特别喜欢使用“木叶”一词,因此“木叶”在古诗中很常见。

C“‘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

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在诗歌运用上的分析。

D“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木叶”就是“树叶”,引用诗句说明古诗句中“树”和“叶”是常见的,而“树叶”连用不常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