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图,完成第19~20题。
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2.图中宝山的主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是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 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 噪声污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第3~4题。
图甲
图乙
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
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第17~19题。
17.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18.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有(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6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组图中,甲图是“欧洲局部区域分布图”,乙图是 “乌拉尔工业区(P)图”。读图和材料一,分析完成(1)~(3)问(20分)。
材料:20世纪30~40年代前,俄罗斯的经济活动重心在西部地区(欧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的工业建设向东发展,乌拉尔工业区形成;二战后,随着东部地带(亚洲部分)的开发,乌拉尔逐渐壮大成俄罗斯第三大工业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6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组图中,甲图是“欧洲局部区域分布图”,乙图是 “乌拉尔工业区(P)图”。读图和材料一,分析完成(1)~(3)问(20分)。
材料:20世纪30~40年代前,俄罗斯的经济活动重心在西部地区(欧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的工业建设向东发展,乌拉尔工业区形成;二战后,随着东部地带(亚洲部分)的开发,乌拉尔逐渐壮大成俄罗斯第三大工业区。
(1)读材料一和甲、乙两图,说出与德国传统工业区N相比,P工业区发展的不同条件(8分)。
(2)读甲图,说明M海港交通位置的重要性(6分)。
(3)读甲图, 写出N所在国以西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名称,并简要分析该种能源丰富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