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华北某地有关资料表
材料2 1982年以后,该地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把农作物秸秆和粮食加工产生的米糠、麸皮作为饲料送至饲料场,牲畜的粪便、部分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农民作为生活燃料。沼渣和沼液,一部分送至鱼塘养鱼,一部分送至农田和蔬菜大棚作为肥料,一部分沼渣经加工后又成为饲料。鱼塘的底泥又可作为农田、果园的肥料。这个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步入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
材料3 胡杨又称胡桐,为杨柳科落叶乔木,耐盐碱,多生长在水源附近。在我国西北地区生长较快,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柳树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疆某生产建设兵团在塔里木河流域铲除了13万多公顷的天然胡杨林,建立了3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使之成为南疆新兴的粮棉、瓜果基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982年该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________业为主。
(2)与1982年相比,2003年该地河流含沙量减少,原因是当地森林覆盖率________,导致水土流失程度________。
(3)该地区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________农业,在农业发展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调整________;开展________;广开源流,开发利用________能源。
(4)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色农业分别是:新疆________农业,青海________农业,内蒙古河套平原的________农业。影响上述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胡杨林外,适合在西北地区耐旱的固沙植物还有哪些?请举例。
(6)你认为该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生产前景如何?请阐述理由。
(1)种植(2)增加 减轻(3)生态 调整农业结构 高效节能 新(4)绿洲 河谷 灌溉 水源(5)梭梭;柠条;沙拐枣。(6)前景不乐观。因为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②胡杨林为固沙植物,大片铲除会造成沙丘活化,对农田构成威胁。
|
本题主要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组织命题。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问题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表现的更为明显。面对入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国家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迫切和重要。这也是教材学习目标和现实的聚焦,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内容。
准确读图并能从材料中有效提取信息是本题关键。把问题内容和相应材料结合,这是能否正确答题的开端。如(1)(2)两问是由材料1引发的。第(3)小问是对材料2的归纳、总结。第(4)(5)(6)小问则是应答材料的拓展延伸,需要相关知识协助完成。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P-人口总量;G -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粮食播种面积;Y-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 读下图: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 _____和 ________。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填序号),原因是 。
① P×G-C×Y>0 ② P×G-C×Y=0 ③ P×G-C×Y<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