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B.降雨量小,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D.人类活动中的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学生中午做下图的实验: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内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吸热弱 D.沙土增温的影响
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
A.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大气的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很多地理分界线是占有一定宽度、逐渐过渡的。下图为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段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理分界线最有可能是
A.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落叶林与常绿林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2.影响该线各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2.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湖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晨昏线上地方时为5:30的某地,一定
A.位于北半球 B.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C.处在夏半年 D.11:30太阳高度角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高考得分训练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钓鱼岛海域的遥感影像景观图。其中,岛上山体多断崖,山体边缘浅白色的地带堆积着破碎的石块和粗砂。山体边缘破碎的石块、粗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岩浆活动 B.搬运堆积
C.风化侵蚀 D.强烈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部附属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有关甲地洋流成因及海洋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3.能调整全球水热分布的是
A.热力环流 B.季风环流
C.低纬环流 D.大气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