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我国某地区域图

材料2:一般而言,盐湖仅仅存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我国的盐湖大都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在半湿润地区,在年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方,在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区域出现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盐湖——河东盐池。这个盐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黄河一路从河套下来,从北向南,切山裂谷,到了陕西的潼关附近,突然掉头东去,在这近乎直角的拐弯处,形成了一个河东金三角地区。因为在黄河之东,故称“河东”。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尧、舜、禹是最为人称道的三代“帝王”,传说他们都相继在河东建都。尽管是传说,但那个时代的历史只有传说。奇怪的是三个“帝都”都在河东的盐池附近,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公里,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公里,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公里。

材料3: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早,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河东盐池所在地夏季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气温可达42.6℃,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年降水量约为5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这里的南风异常猛烈,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南风。

(1)据材料分析尧都、舜都、禹都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据材料分析谢池“捞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答案】

(1)①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生产。(1分)

②临近河流,供水便利,河运便利。(1分)

③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1分)

④临近盐湖,有丰富的食盐供应。这在古代交通不便,食盐奇缺的时代尤为可贵。(1分)

(2)①夏季高温,光照资源丰富,有利于蒸发。(1分)

②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1分)

③南风穿过山谷,由于狭管效应风力加强,猛烈地横扫盐池,吹散了晒卤水时产生的水蒸气,使阳光能更有效地照射卤水,卤水持续蒸发,加快了盐晶体析出。(1分)

④山地夏季风背风坡,晴天多。(1分)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题。

  《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发现了十分罕见且奇特的花岗岩地貌。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该处花岗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度差在百米以下。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距今不到1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沉积岩地层。

(1)

造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岩浆活动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2)

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

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

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3)

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

A.

沙丘

B.

火山锥

C.

冲积扇

D.

风蚀洼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2:下表为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

月份

气温

降水

1

-1.6

77

7

24.0

89

2

-0.5

58

8

23.2

77

3

3.8

87

9

19.2

82

4

10.4

95

10

13.0

67

5

16.3

101

11

4.9

78

6

21.7

117

12

-0.5

68

(1)描述该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依据材料2信息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2:下表为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

月份

气温

降水

1

-1.6

77

7

24.0

89

2

-0.5

58

8

23.2

77

3

3.8

87

9

19.2

82

4

10.4

95

10

13.0

67

5

16.3

101

11

4.9

78

6

21.7

117

12

-0.5

68

(1)描述该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依据材料2信息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地时间2009年9月2日,如下图所示地区发生7.3级地震。

(1)许多自然灾害往往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请说出该地地震可能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
                                                                                                                                                                 
(2)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与该地相比,在地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损失比该地大得多,但人员
         伤亡少得多,试分析日本经济损失大而伤亡人数少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首都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确立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见图乙)

材料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占北京所有28个开发区总产值的30%左右。它位于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五环与六环路之间。

(1)描述甲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并描述甲图所示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2)简述北京西部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形成的自然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部生态带总体规划的区位优势,简述其作用。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亦庄开发区形成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