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世界某区域森林、工业、城市、交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木材加工业主要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分布,其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科技
C.水能D.交通
【2】近年来,该区域西部来自中国的游客不断攀升,这里对中国游客最具吸引力的是( )
A.湖滨景观B.峡湾景观
C.雪山景观D.林海景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一为巴西略图,图二为图一中K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茂密,但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西致力于热带雨林的开发,烧荒种地、砍伐放牧等时有发生。
(1)描述K城市气候特征,并解释原因。
(2)分析亚马孙平原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
(3)指出巴西在热带雨林地区烧荒种地、砍伐放牧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清朝县志记载图中甲处当时山峦连绵,森林茂密,溪谷纵横,舟楫畅行。现在的甲处呈现出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根本原因是( )
A.旅游观光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开荒伐林
【2】“红色荒漠”带来的影响有( )
A.山坡土层变厚B.种植粮食增产
C.洪涝灾害增多D.航运条件变好
【3】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立体农业B.河谷农业
C.坝子农业D.绿洲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嚴糖生产的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甘蔗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简述其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考队7、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沿半岛的山脉链分布着100多座火山,其中29座为活火山;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半岛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经济以海洋渔业及鱼类加工、木材加工为主。下图是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完成下面小题。
【1】在7、8月份,与长春相比,堪察加半岛
A.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 日照时间较长,气温较高
C. 日出早,昼较长夜较短 D. 四面环海,更容易受台风的影响
【2】堪察加半岛
A. 东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B. 地处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 多数河流短小,流速快,无结冰期 D.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板块边界及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边界附近形成的宏观地形分别是
A. 海沟、海岭 B. 岛弧、海沟
C. 海岭、海沟 D. 海沟、海岸山脉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岩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大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小于乙 D. 无法判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莱、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最有利影响是( )
A.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降低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减少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空气流动情况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部、毗邻肯尼亚边境的纳特龙湖是一座咸水湖。经过千百年的进化,火烈鸟适应在这种高盐度环境中生活。纳特龙湖常年有 100 万到 200 万只小火烈鸟栖息,它们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建巢,每年有几十万只幼鸟在这里出生成长。环绕高地的有毒湖水为小火烈鸟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使得食肉动物无法进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小火烈鸟繁殖、生长的自然威胁主要来自
A. 食肉动物B. 持续干旱C. 持续大雨D. 火山喷发
【2】下列月份、降水、纳特龙湖水 pH 值组合正确的是
A. 12 月,降水多,湖水 pH 值高B. 12 月,降水少,湖水 pH 值低
C. 8 月,降水多,湖水 pH 值低D. 8 月,降水少,湖水 pH 值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台湾基隆野柳地质公园内,蕈状石是最具代表性的地貌景观,尤其是“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女王头”上部为颜色较深硬度较大的钙质砂岩,下部为褐色硬度较小的砂岩。读图,回答“女王头”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变质作用→地壳隆起→风力侵蚀
B.岩浆冷却→地壳下沉→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隆起→波浪侵蚀
D.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