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R1和 R2两河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雨B.地形C.气温D.冰雪融水

2图中平原地带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

A.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

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

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

D.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

3“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

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河流流量变化变化与河流的补给水源有关。由图可知,此地为中亚,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南部为高山,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影响融雪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故C正确。地形对河流流量变化影响不大。

故选C。

2图中为中亚地区,当地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因此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引河水灌溉。若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故D正确; 图中平原地带种植业对湖水富营养化影响较小,B错误;该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状况不明显,C错误;图中湖泊为咸水湖,不适于围湖造田,而且当地地广人稀,无需通过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A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图中湖泊为咸海,是咸水湖,盐度高,湖面缩小后湖底盐分裸露;当地降水少,土地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聚。这成为“白风暴”中盐尘得主要来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 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 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 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

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纬度和距海远近 B. 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 地形和季风环流 D. 纬度和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学者用城市化生态水平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生态化水平越高,表明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越好。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生态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评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可能包含

A.人均GDP、居民收入及公共服务水平B.矿产资源数量及自给率

C.行政区域的数量、行政级别的高低D.生态环境状态及调节能力

2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时空分布及演变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生态化水平稳步提升B.生态化水平差异缩小

C.沿江地区生态化水平高D.高值区呈“双高-单高-多高”演变

3下列城市提升生态化水平的途径,合理的是

A.安庆应大力整治环境,缓解盐碱化

B.苏南大力发展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

C.上海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D.台州发挥区位和生态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适合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之间,喜阴。但是高温干旱会抑制茶树的生长,连续的暴雨则会造成茶园严重的洪涝。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无性系良种和优质化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和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及政策的强力支持,中国茶叶生产依靠政策、技术、产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据图判断我国茶叶主产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

(2)读图归纳2009年至2014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的空间变化特点,并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

(3)茶树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以中国茶园面积种植相对高值区的湖北省为例,运用雨带推移的知识,分析该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茶树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4)由表中资料可见,从2009年至2014年,我国西南茶区产值比重增加明显滞后于产量比重增加。简述西南茶区在提高产值、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可以采取的有效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A.水利枢纽B.水电站

C.进行全流域治理D.进行小流域治理

2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

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D.加剧水土流失

3最适合该水利工程分布的区域是

A.珠江三角洲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柴达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8点前后B.12点前后C.18点前后D.20点前后

2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B.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

C.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D.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

3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

A.峡谷幽深,山势险峻B.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

C.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D.位于当地人的保护区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甲在东南亚地区,乙地在北非,完成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植被类型相同B.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河流水能资源丰富D.都是流水堆积地貌

2关于两个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B.甲地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以黑人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背靠祁连山,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其曾有“西北粮仓”之称,近年来农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减了种植史上有名的“乌江大米”等用水奢侈的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种子繁育农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的产业基地,被誉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随着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该地区所面临的植被覆盖率和永久性雪盖面积减少等生态退化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分析张掖市2012年用水结构与三大产业产值比的关系特点。有经济专家提出“在控制人口的前提下,城市化不会覆盖绿洲,反而会使绿洲更加富庶、繁荣。”的观点,对此,从城市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