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14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大于3米/秒的累积小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27-29题。

27.图中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8.图中甲、乙两省(区) (  )

A. 风力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明显不同

B. 主要因土地资源数量的不同导致环境承载力差异

C. 主要因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导致M、N两河有夏汛

D. 均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9.人口规模相同的城市在乙省区比甲省区(   )

A.等级高      B.数目多       C.距离远        D.服务范围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丁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00      B.300 

C.400      D.700

2.有关甲、乙、丙、丁四点的视线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丙可以互望 

B.乙丙可以互望

C.乙丁可以互望 

D.甲乙可以互望

3.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地法律规定:河道200米范围内为水保护区,且地面坡度(坡度=两地高差/水平距离)大于40%以上的地区为崩塌危险区,不准开发。一位牧民希望寻找一处理想的地点建牧场,在符合法规的同时欣赏牧场朝阳,则该牧场可能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                                               (     )

  A.冰川水          B.地下水           C.江河水             D.海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年日照百分率是指一地的一年内实照总时数与同时期可照总时数的百分比的累年平均值。图3为中国年日照百分率图。读图,回答第6-8题。

6.年日照百分率(    )

A.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B. 西藏西部地区可达70%以上

C. 昆仑山区小于秦岭山区

D. 太行山区大于阴山山区

7. 古人因我国某地日照时数少而有“□犬吠日”之说,“□”指(    )

A. 蜀     B.桂     C. 滇       D.秦

8. 影响台湾岛年日照百分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 季节变化    

C.太阳高度      D. 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0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6、17题。

16.图中a、b、c三条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分别对应的产业是

A.服务业、工业、农业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 农业、服务业、工业

D. 农业、工业、服务业

17.据图可知

A.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①

B.②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为农村迁入城市

C.③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降低

D.④阶段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最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示意图”(图21),完成下列问题。(7分)

(1)说出正常梅雨时期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分布特征。(2分)

当形成于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台风由南向偏北方向移动时,对其产生推力,可使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或减弱东移到海上,从而使雨带也发生偏移。去年8月中旬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几乎没有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

(2)  简述2013年6月下旬至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少雨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15—16题。

15. 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为南半球

    B.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 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 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16.该日A点的昼长是

    A.9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8小时3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简图”,读图回答1~3题。

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下列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引起的

B.丙区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引起的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3.下列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9—20题。

19.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

①地壳运动 ②外力作用 ③岩浆侵入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