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为何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要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

(2)分析为何韩国、台湾、香港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3)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综合论述原因有哪些。

(4)分析我国吸引外资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象国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1)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本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培训费用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劳动力成本提高,所以,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成本过高,影响了企业利润的获得。日本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地区,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 (2)由于韩国吸引了外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因此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其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新兴工业不断发展,慢慢变成了主导产业;另外,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本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下降,需要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最终,韩国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家变成了转移国家 (3)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的原因不同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我国的迁移。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帮助西部,因此,受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等因素,出现了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 (4)我国吸引外资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有利于利用劳动力丰富而且成本低廉的优势,发展我国的工业,有利于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解析】(1)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要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是由于日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日本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地区。

(2)随着韩国、台湾、香港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所以韩国、台湾、香港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3)我国沿海地区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动力成本也跟着上涨,所以,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4)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因此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发展我国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2)V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 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 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I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II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III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进入新世纪以来,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热潮越来越高涨,区际经济合作已成为一大趋势。顺应时代潮流,广东省提出从“珠三角”至“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1)本区正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本区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是什么?

(3)实施“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4)图中虚线及箭头表示一种资源的输送,这种资源是___________,对输入地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左图为“晋陕内蒙古区侵蚀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009年2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开工。引黄入晋工程是跨流域的世界级大型引水工程,北干线引水工程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右图为“引黄入晋工程线路示意图”。

(1)比较左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说出Ⅲ类侵蚀区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名称。

(2)简要说明左图所示地区主要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及其对华北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3)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已于5年前建成,据右图分析南干线调水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北干线在N处向南弯曲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陕西关中八大怪之一的"家家房子半边盖"。半边盖的一般是东西两侧的厦子房,北房一般坐北朝南。由北房、厦子房合围的部分称为"中庭"。当地多往北房,因其"避风又向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关中传统民居的设计符合当地"肥水不流外人田"观念的是

A. 厦子房东西两侧高——阻挡风沙

A.房子半边盖——节约木材

B. 厦子房高处开小窗——便于通风

C. 房屋斜屋顶——收集雨水

2为达到北房"避风又向阳"的要求,可以

A. 将中庭部分的面积变小 B. 北墙加厚,南向开窗

C. 把落叶树种改为针叶树种 D. 升高厦子房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855~1964年,黄河三角洲扩大的趋势是( )
A.持续加快
B.先加快后减慢
C.持续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2)推测1954~1964年期间( )
A.黄河的含沙量减少
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水利工程增多
D.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增多
(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
B.黄河径流量减少
C.海水侵蚀作用增强
D.水利工程的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C. 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