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图中①②③表示北半球三地黑夜长度随时间变化,其中甲、丙两日期分别达到极值24小时和0小时。完成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时期长江口的盐度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
B.乙时期澳大利亚小麦正值收获时期
C.丙时期经曼德海峡开往上海的般只正逆风逆水
D.①②③三地纬度依次为66°34′N、30°N、40°N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的纬度值在甲日期将变小
B.②的昼夜更替周期可能变小
C.③在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将变小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3.图示时间内长春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变化正确的是 (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黄冈新内参·高考(专题)模拟测试卷·地理 题型:022
读下图(图中的a、b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图a、图b和上表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上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
(3)解释图b中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
[ ]
A.经济状况 |
B.交通条件 |
C.历史条件 |
D.政策法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7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卷、世界地理 题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东北地区简图,下表是“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表(2002年)”。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大兴安岭的字母代号是 ;表示俄罗斯的数字序号是 。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 ;但粮食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较 。
(3)东北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相比,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有生产规模 (大或小),机械化程度 (高或低)。
(4)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平原地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湖北宜昌三峡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读下图“我国华北地区某中等城市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业、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情况,请将字母填入表中。(4分)
用地类型 | 小麦种植业 | 花卉与乳牛业 | 工业 | 商业 | 住宅用地 |
字母 | e | | | | |
A.5—大型超市 | B.6—小麦种植 | C.7—飞机场 | D.8—钢铁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亿人) | 14.42 | 15.47 | 16.00 |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 6056 | 6838 | 7360 |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 420 | 442 | 460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55―2006年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总体趋势为 ,主要原因有 。(双项选择)
A.人口总量下降 B.耕地面积减少 C.水利设施建设 D.农业科技发展
(2)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 ,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地质灾害频繁 B.全球气温变暖 C.夏季风强弱不定 D.冬季低温严重
(3)材料一有两个波幅变化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波幅大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4)依据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两大趋势分别是 、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