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 |
1991 |
48.08 |
14.47 |
18.72 |
0.34 |
0.21 |
9.65 |
7.96 |
0.35 |
0.22 |
2008 |
41.87 |
9.89 |
17.27 |
0.04 |
0.03 |
23.91 |
6.35 |
0.63 |
0.01 |
(1) 日,图中所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均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春、秋分日,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日出时间迟于北京时间6:00的是 ;①、②、③三个城市,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级别最高的是 。(6分)
(2)图示区域地形,北部以 为主,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4分)
(3)图示地区对外长途交通运输,时效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运量大、运费最便宜的是 。(4分)
(4)据材料二可知,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比重增加的是 ,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同等降雨量,地表径流将会 ,城市市区气候“ ”增强。(6分)
(5)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8分)
(1)夏至 ② ①(6分)
(2)平原 流水沉积作用(4分)
(3)航空运输(航空) 海洋运输(海运、水运)(4分)
(4)城镇、滩涂用地(2分) 增加 热岛效应(4分)
(5)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答其中4点,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所有城市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图中所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均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都是地方时为6时日出,②城市的经度在120°E以西,所以日出时间迟于北京时间6:00,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级别最高的是①上海市。
(2)图示区域地形,北部为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长江流水沉积作用而成。
(3)此问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时效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运量大、运费最便宜的是海洋运输。
(4)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变化可知,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比重增加的是城镇、滩涂用地,其他林地、草地等各类用地比重减小,同等降雨量,由于植被覆盖率降低,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将会增加,城市市区气候“热岛效应”增强。
(5)R河为长江,新兴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对知识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社会经济原因包括科技、交通、市场、政策等。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昼夜长度、正午太阳高度、交通运输方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对我国内陆具有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结合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设立“两江新区”对重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
B.郊区城市化同步加快
C.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D.有利于改善老城区的环境
4.“两江新区”的建设( )
①使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
②使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
③对区内水域、山地等原生态环境没有影响
④可以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聚集
⑤使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福建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据图(下左图为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分布图,由第一级至第五级城镇等级规模依次降低;下右图为甲地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城市化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12分)
(2)分析甲地A河流与B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点及原因。(8分)
(3)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建设兰州―西宁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其实,之前曾有专家提出要构建兰西格经济区(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但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地区差距上都不可行。请说出不可行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福建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